查看: 3095|回复: 3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【民清银行历史档案】青岛东莱银行

[复制链接]

4352

主题

6718

帖子

2万

积分

版主

网站副站长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20750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4-3-12 09:16:33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      提起东莱银行,老一辈的青岛人没有不知道的。因为它是青岛最早开办的银行(1918年开业)。其创立人刘子山,在青岛盖了很多大院房,是青岛的名人。
  东莱银行行址在天津路。当年资本为200万银元。它在上海、济南、天津、大连等地,都设有分行。办理商业存放款、汇兑、外币兑换及有价证券的买卖。1923年增资到300万银元,成为当时私营商业银行中规模较大的一家。
  1926年,当时天津的商业非常发达,特别是长芦盐商,都在天津设办事处。盐商富甲天下。而他们多与东莱银行有业务往来,所以当时天津东莱银行的业务发展得很好。于是东莱银行总行设在天津,青岛的东莱银行成为分行。青岛分行的业务发展兴旺,同时因为那时房租收益比放利息合算,刘子山就在青岛盖了众多的“大院里弄”出租取利。
  到了1928年,由于军阀连年混战、政局不稳,山东也叠经战乱,军阀易人。地方省所发行的钞票贬值,爆发了金融风暴。东莱银行受此影响累赔严重,只得停业清理。直到五年后,1933年币制统一于“中央银行”发行的“法币”,币制已相对稳定,于是东莱银行又复业。但其总行被迁到上海。天津、济南、大连、青岛的各行均成为分行。同时东莱银行增设地产部。此时,其存款余额经常保持在100万银元以上。比当时的私营金城银行、大陆银行等均发达。1937年抗战爆发,其后南京伪汪政府的伪“联合准备银行”发行伪“联银券”,物价币值不稳,各私营银行均业务萧条。延至1945年日寇投降,伪钞币值一落千丈。东莱银行和其他银行一样,受到很大损失。国民党统治时期,政府更加糜烂,物价一日数动,飞跃上升。法币骤然贬值,“金元券”登台之后,物价更如脱缰之马,上下午竟能翻番儿。到此银行的信贷业务,已无法控制。建国后1953年,东莱银行并入公私合营青岛分行。
  东莱银行东家刘子山是民国之后青岛的老一代民族资本家,他和青岛当年的火柴巨子、民族资本家“从良弼”一样,都是想振兴民族经济以强民富国。虽然他们走的路子各异,但其目的相仿。刘子山走的是开银行、办房产的路子。刘子山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,在青岛除办东莱银行外,又投资大建“大院房”。在青岛市内市南、市北、台东、台西、四方、沧口盖了无数的大院。像“三多里”、“广兴里”、“居仁里”等等,约有几百个里弄。据知他把这些里弄租给几万户人家。光收房租用的“折子”,就得用麻袋装,可见房产之多。
  他盖的这些大院里弄,形状统一。都是每一块地方,盖得像城堡一样。四周一圈二层楼,上下盖的同样的单间房,全是砖木结构的。住户租住几间随意,房租按间计算。院子中央有公用水龙和公用厕所。院子左右两侧有上二楼的公用楼梯。楼上下都只有住房,而无其他生活用房。这些大院房如今虽被拆掉不少,但仍有一些当初建造得比较好、高档一些的大院至今保存完好。这些院落里弄就像上海的“石库门房”一样,也算是青岛的历史遗迹,同样成为岛城的一道风景线。
东莱银行旧址
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
x
分享到: 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
收藏收藏
QQ:1012647660龙武生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4352

主题

6718

帖子

2万

积分

版主

网站副站长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20750
1楼
 楼主| 发表于 2014-3-12 09:20:02 | 只看该作者

       东莱银行旧址位于湖北路,建成于1914年,大楼为石砖木钢筋结构,坐北向南,立面呈简化三段式的山字形,西面呈凹形。占地792平方米,建筑高度27.6米。建筑内有房间34间,主厅富丽堂皇,护墙板雕饰花纹。顶层阁楼前有阳台,四角各为石柱凉亭,可远眺海景山色。正立面中心起三角形山墙,向外突出,与左右石砌竖开窗的居室和多根石柱对称。
       东莱银行创办于1918年2月1日,是青岛最早出现的商业银行。该行为掖县人刘子山出资20万元独资经营,总行设在青岛市天津路7号,以后又陆续在济南、大连、天津、上海等地设立了分支机构。1926年,该行将总行由青岛迁往天津,在上海成为我国金融中心后,该行又将总行迁往上海。刘子山是旧青岛“四大家族”之首,曾在青岛先后投资兴建高校、孤儿院、汽车公司等,并捐款20万元疏浚小清河,出资50万元修筑烟潍公路,捐款20万元兴办东莱中学,将莱阳路楼房及对面空地捐赠青岛女中。第二次日占青岛后,刘先避居天津,后移居上海,1948年病故。刘子山的儿子刘少山,早年生活于青岛,后去天津、上海。刘少山喜藏书,主要收藏古籍善本。解放后,刘少山将价值连城的大批古籍图书捐献给了国家。其中有几种为海内孤本,如朱熹的《楚辞集注》十六卷,为宋刻本,举世仅存一部。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郑振铎认为是稀世之宝,为传后世,选购古纸依原版式影印了一百部。中日关系正常化之后,原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,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会见田中角荣,送给他的礼物就是影印的《楚辞集注》。
       在日占青岛后,东莱银行大楼被宪兵队强占。青岛解放之初,该行在业务曾有一定的进展。后于1952年12月与青岛六家同业组成公私合营银行青岛分行。行址曾作为国货陈列馆,后成为青岛档案馆,前些年为平安保险公司大楼,现闲置。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
x
QQ:1012647660龙武生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4352

主题

6718

帖子

2万

积分

版主

网站副站长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20750
2楼
 楼主| 发表于 2014-3-12 09:23:30 | 只看该作者
收入《天津金街老字号》,署本名。天津市档案馆、天津市和平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、天津市和平区档案馆编,天津: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,2009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。
刘氏父子与东莱银行
      天津市和平路与承德道交口东北转角处,是市科委和市科协的办公楼。这所有着近八十年历史的优秀建筑,就是著名的东莱银行大楼。东莱银行创办人叫刘子山,因其长期在青岛活动,居津时长期处于隐居状态,故关于他和东莱银行的史料相对匮乏,笔者仅能据搜集所得勾勒大概。
刘子山青岛起家
      刘子山本名碧云,字紫珊,又作子山,1880年生于山东掖县湾头村。他童年读过私塾,1894年赴青岛谋生,初为街头叫卖小贩,后给德国人当西崽(仆役),因好学上进,先后自修德语和日语。1908年,刘子山当上德国建筑师的翻译,同时代办建筑材料,开始了其创业生涯。1910年,独资开设永和福杂货行,经营草帽辫,代销德国货。1914年,买下德国人办的红石崖窑厂,扩建成福和永窑场,专制洋式红色砖瓦,因产品适销对路,获利颇丰。他还受聘德商礼和洋行,担任华方经理,经营颜料和花生贸易等,佣金极为可观。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,刘子山又筹集资金进口大宗木材,不久战争爆发木材价格猛涨,他又狠赚了一笔。
      刘子山生意虽然顺利,但真正发家,还是靠贩卖鸦片。最初是胶澳海关税务司赫德,找胶澳商会总理丁敬臣及董事苏臣、陈克廉、刘子山等,要他们集股做鸦片专卖生意。丁等因不熟业务且赚钱不多,不久即商议撤股,惟有刘表示,他两肩扛一口,穷光蛋一个,大家不干他干。于是刘子山独自承揽了鸦片买卖,在河北路设店经营,前柜批发后院零售,并附设烟馆招揽烟客。1914年11月,日本当局借口对德宣战占领青岛,1916年开设“扶桑官膏局”,走私批发鸦片烟膏等。刘子山利用懂日语的便利,又与日军搭上关系。双方协议规定:贩卖鸦片既批发也零售,且不限于青岛,凡可去之地都是贩卖范围;鸦片运输由日军包办。刘实际上成为日军的买办批发商,短短数年之内,就获利4200万元之巨,成为青岛臭名昭著的“烟土大王”。刘子山将巨额资金大量投入房地产业,一度拥有青岛市天津路、肥城路、武定路、甘肃路、无棣二路等整条街道的房产,人送绰号“刘半城”。
      1918年发起创办东莱银行,无疑是刘子山生平中最精彩的一笔。当年2 月1日,他与成兰圃(原青岛大清银行经理,1918年当选青岛总商会会长)、吕月塘三人集资20万元,以无限公司形式组建东莱银行,成任总经理,吕任经理,总行设于青岛。此后,又在济南、大连、天津、上海陆续设立分行或汇兑所等。1923年2月,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,收足资本300万元,主要股东仍为刘子山,其余股款由该行职员和刘氏亲属认购。1924年,成兰圃因病出缺,董事会公推刘子山代理总经理。
      东莱银行的设立,使刘子山的经营有了更为充裕的资金。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,他在青岛独资开办东莱贸易行,经营进口业务;开办永利汽车行,经销美国产“Buick”牌汽车;1922年创办烟潍汽车运输公司,经营客货运输;1926年,与吴蔚如、赵叔馨、徐新六、钱新之等发起成立安平保险公司。此外,他还在青岛华新纱厂、青岛电业公司、博山煤矿等企业投资,担任董事等职务。
      随着财富的积累,刘子山开始深刻反思和忏悔贩卖鸦片的经历,大范围涉足各种公益事业。他捐款兴办济南孤儿院,投资兴建山东大学;捐款20万元疏浚小清河,出资50万元修筑烟潍公路;捐款20万元兴办东莱中学,把莱阳路楼房及对面空地赠给青岛女中。1929年,南京国民政府接管青岛后,他因惧怕追究,还将太平路一幢楼送给了国民党市党部。
      1937年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后,刘子山避居天津法租界,拒绝与日伪合作。他派长子刘少山赶赴上海,召集东莱银行同人传达其指示:“国难时期,宜闭关自守,紧缩业务。本人自愿不再提取股息,以维同人生计。”此后,刘子山以体衰多病,将东莱银行业务交由刘少山管理。1948年春,刘子山从天津到上海就医,同年10月12日因心脏病发作辞世。
      刘子山在青岛住过的豪宅(今浙江路9号)至今保存完好,已被公布为山东省历史优秀建筑。
东莱银行在天津
       东莱银行1918年在青岛创办,转年即在天津设立分行,行址设宫北信成里。1919年3月1日,东莱银行天津分行正式营业,主要办理联行汇兑业务,高樾栽任经理。1921年迁址宫北大狮子胡同,汇兑业务外又兼营存放款。
    1923年银行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后,改聘史润生为天津分行经理,并拨给津行营运基金60万元。1925年,天津分行再迁至法租界二十一号路(今和平路)。1926年2月,为便于开展业务,东莱银行总管理处移至天津,津行成为总行,青岛改设分行。同年5月史润生病故,副经理李华(号秋岩)任津行代经理。1927年,薛秉琛(号赞庭)任津行经理。东莱银行总行移设天津,主要有两个因素:一是当时天津金融业和工商业非常发达,金融市场十分广阔;二是东莱银行与盐商业务频繁,而各大盐商特别是长芦盐商,都在天津设有办事处,便利银钱往来。
    东莱银行总行移津后,业务发展很是红火,很快成为华北著名财团之一。1930年,该行在法租界行址兴建新楼(即今和平路287号天津市科委办公地)。该楼由德国工程师贝伦特(Behrent)设计,三层混合结构,并带地下室和顶层塔楼。大楼主入口处柱式、外檐、塔楼等变化丰富,体现了浓郁的折衷主义意味。一层为营业大厅,中央有四根镶大理石圆柱,柱子周围为柜台,以营业大厅为中心,四围布置有经理室、办公室、接待室、候客室及来宾办事处等。二层设有总公事房、大会议厅、秘书室、饭厅、洗澡间、厕所及贮藏室等。三层主要是供职员休息的卧室和活动房等。
       1932年是东莱银行业务的鼎盛时期,当年银行存款余额954万元,放款余额528万元,有价证券128万元,领用兑换券25万元。1932年3月,东莱银行召开第四届董事会,推选的组织架构如下:董事长刘子山,常务董事徐青甫、吴蔚如,董事刘星山、吴蔚如、常勉斋、徐泽山、徐青甫、刘文山、刘子山,监察人刘锡三、刘占洪,总经理徐青甫兼,协理吴蔚如兼。
      徐青甫(1879—1961)是著名银行家,宁波北仑人。他早年浮沉于商政两界,1927年返回故里,专事读书著述。1932年复出经商,任东莱银行职。1934年为浙江省民政厅长,并一度代理省主席。1949年后为浙江省人民代表、政协委员等。吴蔚如,1926年与刘子山等发起成立安平保险公司,1933年任上海市银行业同业公会执行委员。常勉斋,曾在济南《大民主报》任职。刘锡三(1896—1982)即著名的盛锡福帽庄创始人,与刘子山同村同族,在津创业时曾得到东莱银行贷款支持等。至于刘星山、徐泽山、刘文山、刘占洪四人,笔者未查出其生平蛛丝马迹,估计多是刘子山亲族。
      1931年“九一八”事变后,华北局势日益吃紧,东莱银行的业务也逐渐受到影响。继1932年达到高峰后,1933年该行营业急速下滑,趋于半停滞状态。同年3月,徐青甫辞职,吴蔚如继任总经理。9月,东莱银行总行移上海,天津仍设为分行。抗战胜利后,津行经理薛秉琛升任总行协理。1946年7月刘世揆(号筱岩)受聘津行经理,同时总行增拨津行营运基金600万元。
      1949年9月,东莱银行总行增资为旧人民币2.4亿元,天津分行亦增资为旧人民币2400万元。1951年10月1日,东莱银行总行在上海加入金融业第一联营总管理处;同年11月,东莱银行天津分行与中国垦业银行、天津中孚银行在天津组成联营集团(简称“新三集团”),加入金融业第十联营总管理处。1952年12月15日,天津四个联营集团的18家银行再次合并,成立中国公私合营银行天津分行,至此东莱银行走完了其在天津的全部历程。
刘少山捐赠善本
      刘子山1948年去世后,房地产由子女分散经营,各设帐房。其长子刘少山,则继承了东莱银行。一年后全国宣告解放,东莱银行逐渐汇入社会主义改造潮流。中国公私合营银行天津分行成立后,刘少山曾任副经理,1978年去世。历史留给刘少山的时间太短,使他没能在金融和实业领域一展身手,但其古籍善本收藏,却成就了一段书林佳话。以藏书家身份名留后世,这恐怕是他本人也始料不及的。
      刘少山虽然时代晚近,但对其经历我们仍只了解大概。他早年读书,有学历,喜收藏。1949年前寓居天津期间,刘少山以资金为后盾,很快积累起数量相当可观的古籍珍本,成为当时著名藏书家,与周叔弢等交往频繁。关于刘少山藏书的故实,最为人称道的即购藏和捐赠海源阁藏书。
    1927年起,海源阁第四代传人杨敬夫,为避免兵乱损失,陆续将海源阁珍本移存天津。旋因旅居耗产和日人觊觎,他被迫陆续出售藏书。除潘复等组织的“存海学社”保藏92种外,其他小规模卖出者多被天津藏家获得,其中秘售给刘少山的计26种,这里面包括两种宋刻孤本《楚辞集注》和《百川学海》。为保藏好这批珍本,刘少山对外秘而不宣,连亲属也不甚知情。据说其妻兄耳闻后,曾写信至天津要求一观,然刘矢口否认。后来他在天津、青岛、上海等地展转播迁,但26种海源阁珍本一直妥善保管。
      新中国成立后,刘少山有意将收藏的珍本图书捐给国家。时任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局长的郑振铎,与刘少山多次书信往来联系捐赠事宜。郑在信中曾委婉提及《楚辞集注》和《百川学海》,其意怕刘少山舍不得捐出。据说刘看信后大笑,说郑局长真内行也。1952年,刘少山将包括《楚辞集注》和《百川学海》在内的26种、427册珍本图书捐赠给国家,存于北京图书馆(今国家图书馆)。文化部特颁发奖状并附善本图书收据一份,对刘的行为予以褒扬。
       1953年,宋本《楚辞集注》影印出版,郑振铎专门为影印本写了跋,称其是“朱熹这部书的今存的最早的最完备的刊本,而且也是最后的一个定本”,“这部仅存于世的朱鉴刻本,为山东聊城海源阁旧藏,为后来东莱刘氏所得。去年,因刘少山先生捐献给中央人民政府,现藏北京图书馆。今年是屈原逝世的二千二百三十年。我们籍此机会,把这部最古的最完备的《楚辞集注》定本,影印出来,作为对于屈原这位古代伟大的爱祖国爱人民的诗人的一个纪念”。
      《楚辞集注》的故事到此还未完结。1972年,中日关系开始破冰。当年9月27日,毛泽东和周恩来在中南海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后,特将影印本《楚辞集注》作为礼物,赠给尊贵客人。田中角荣很感荣幸,为让陪同访华者都能一睹此书,他回国后将书交读卖新闻社进行了复制。1973年,中国外交部收到读卖新闻社回赠给毛泽东的《楚辞集注》。因此在毛泽东藏书中,不仅有中国影印本《楚辞集注》,还有日本复制本《楚辞集注》,此书也由此闻名世界。
      2008年,国务院批准公布了首批《国家珍贵古籍名录》,其中刘少山收藏过的《楚辞集注》和《百川学海》都赫然在列。

QQ:1012647660龙武生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269

主题

1万

帖子

2万

积分

版主

永久免费藏友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23560
QQ
3楼
发表于 2014-4-23 16:27:10 | 只看该作者
学习 谢谢了 辛苦
姓名:王 正 (认证店主  网店试用期:2014年03月19日至2015年03月19日)
地址:宁夏固原市彭阳路40-1号   邮编:756000
手机:15825392321
农行:6228481208087725071 王正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