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看: 1844|回复: 2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信札见证扬州名儒的真情厚谊

[复制链接]

4352

主题

6718

帖子

2万

积分

版主

网站副站长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20756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4-12-31 10:00:24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汪、焦信札
  焦循致汪中的信件中所谈除了诗文笔墨外,还有秋收菱角稀的遗憾——
  信札见证扬州名儒的真情厚谊
  焦循、汪中与阮元都是清代“扬州学派”的杰出代表、著名学者、一代通儒。近日,市民刘先生致电本报,称他就收藏有焦循与汪中的往来信函,读来颇有意味。
  “最近,看到扬州博物馆在举办阮元的专题展,我不由想起了自己收藏的这封信,所以就给你们打电话了,算是对扬州学派前贤的一次致敬吧。” 据刘先生介绍,大约在上世纪70年代末,他在一个偶然机会中得知有藏友意欲出让一批信札,喜欢收藏的他随即将之收了过来,回来细细翻看时,发现了这封信,就一直收藏至今。
  刘先生收藏的信札为焦循写给汪中的,信札二开,纸呈黄色有春笋图底纹,品相完好、行书书法遒劲流美,展读后可知:其一内容主要谈叙诗文笔墨及告知《北湖小志》脱稿事宜等;另一内容则叙说今年秋季虽然大丰收,但是湖滨的菱角却比较稀少,是亦美中不足也。并且相约在冬天进城纳税时,见面一叙。从信中内容可以推见,当年,两位大学者之间的交谊应是匪浅。焦循的《北湖小志》,汪中显然一直是在关注并询问过,否则,焦循也不会在信中专程告知。而焦循在对老友述说秋天丰收喜悦的同时,也毫不掩饰自己对鲜美菱角稀少的遗憾,其情其真,令人在展读之余不觉莞尔。
  史载:焦循(1763—1820),字理堂(一字里堂),扬州甘泉人。清代著名学者,扬州学派的代表人物。一生未入仕途的焦循以教馆授徒为业。自建有“雕菰楼”,托脚疾而多年足不出户,著述数百卷。焦循治学以广博精深显名于世,研究的范围涉及经史、哲学、数学、文艺、医学诸多方面。他强调“圣人重通变之学”,“圣人之学,以日新为要”。治学力主创新,自创新的易经研究体例和方法,为诸多易学名家所不及。有《雕菰集》、《里堂学算记》、《雕菰楼易学三书》、《孟子正义》、《剧说》等作传世;汪中(1745—1794年),字容甫,江都人。与阮元、焦循同为“扬州学派” 的杰出代表。汪中解经很负盛名,人称他“解经有神识”。他撰写的《春秋述义》、《尚书考异》、《大戴礼记正误》、《经义知新记》多为当时的经学家所采纳。在训诂、校勘、史学、文学、书法、金石、篆刻等方面,汪中是样样精通。他的《哀盐船文》、《黄鹤楼铭》、《汉上琴台铭》、《广陵对》更是传世佳作。
  记者 吴娟
  来源:扬州晚报    2014-12-31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
x
分享到: 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
收藏收藏
QQ:1012647660龙武生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1269

主题

1万

帖子

2万

积分

版主

永久免费藏友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23560
QQ
1楼
发表于 2014-12-31 16:26:20 | 只看该作者
信札见证扬州名儒的真情厚谊  学习
姓名:王 正 (认证店主  网店试用期:2014年03月19日至2015年03月19日)
地址:宁夏固原市彭阳路40-1号   邮编:756000
手机:15825392321
农行:6228481208087725071 王正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456

主题

5884

帖子

1万

积分

金牌藏友

永久免费藏友

Rank: 8Rank: 8

积分
14407
2楼
发表于 2014-12-31 17:08:27 | 只看该作者
欣赏学习
姓名:李健雄(注:快乐集邮论坛  华邮网认证会员)
地址:广东湛江北桥路4号河畔花园A3—404       邮编:524039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